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药物能替代疫苗吗?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2-2 1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鸽舍怎么老是不得安宁?总是年年拉稀、头轻微颤动、甚至歪头……?

  那么,您给鸽注射疫苗了吗?没有!因为我非常注重训赛期用药,每次训赛期前后都是严格按照疾病防治药物说明,毫不疏漏地认真地按程序为鸽群完成防病清理程序。不少鸽友还非常自信地认为:鸽舍只要认真执行防病清理程序,正确使用药物预防,鸽群就不会染病了。事实可却是事与愿违,“瘟神”仍然忘不了光顾他的鸽舍,年年灾星临头损兵折将。至于赛绩嘛,唉,临门缺一脚,只能是发扬风格拱手相让。以上是鸽友论坛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抱怨语,也正是电话咨询、网络论坛中讨论最为热烈而频繁的话题。

  药物替代疫苗确实是在不少鸽友脑海中造成一定影响,误认为:不打疫苗照样也可以用药物来进行健康防病保护。

  疫苗高科技生物制剂,是将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通过采毒、培养、接种、提纯、减毒、灭活等处理,再添加佐剂或进行真空冷冻干燥等繁琐、复杂、细致操作工艺所制成。疫苗作为一种“抗原”,通过接种(注射或口服等途径)进入鸽等动物机体,可使动物机体对该特异抗原产生适度“应答”,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异免疫“抗体”等保护物质,来增强机体对该传染病抗原的免疫力。当再次接触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原有“记忆”,制造更多保护物质,阻止病原体侵害,用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为疫苗,两者一般统称疫苗。由于“疫苗”抗原具有极强的单一性,因而接种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传染病。于是诞生了混合苗、多联苗、复合苗……,为了提高疫苗的免疫性能和减少疫苗接种反应,又衍生出各种生物苗。

  尽管疫苗已减毒、灭活处理,对动物机体仍存在有一定的疫苗刺激、程度不等、轻重不一的免疫接种反应。但免疫接种目前仍然是人们对付各种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惟一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如近年来流行的“流感”、“病毒肝炎”等传染病,还有古老的“天花”、“水痘”(与鸽痘同样都属于疱疹病毒)、“麻疹”、“小儿麻痹症”等,唯一可靠有效的防控手段仍然是疫苗接种,我们鸽舍现在使用得最多的是“鸽新城疫(又称巴拉米哥、鸽瘟、副黏病毒)疫苗”和“鸽痘疫苗”,也是长年来鸽舍出现拉稀、歪头频率最高的传染病。

  “沙门氏病(副伤寒)”、“鸽霍乱”疫苗,属于细菌毒素疫苗,其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致病菌内毒素、外毒素的免疫抗体。但却由于提取所产生的免疫抗体、补体不够完整,如只具有“鞭毛抗体”或仅有“内毒素抗体”等;再加上沙门氏、霍乱菌株的分型分株极多,目前还不能包罗万象达到全覆盖所有毒株的要求。此外,在疫苗生产过程中,还存在有菌株(野毒)采集的局限性、片面性、地域性和多源性,以及还受到菌株提纯、接种、培养等诸多生产工艺的制约。例举:前些年,我们试图在上海地区采集到Ⅰ~Ⅴ型沙门氏菌野毒菌株,通过科技工作者复杂而繁琐的胚胎接种、培养、分离、弱化、减毒……等一系列不可省略的生产工艺流程,终于产出一种可以应市的新菌株沙门氏菌疫苗。可是却偏遇次年北方地区所流行的却是Ⅶ、Ⅷ型沙门氏菌病,而南方现在流行的却又是Ⅵ、Ⅻ型沙门氏菌病。那么也就是只能使用Ⅰ~Ⅴ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来控制其它菌株型沙门氏菌病的发病,这样自然也就难以达到100%的全覆盖了。类似疫苗的接种,也就只能达到减少群体发病率,减轻发病程度,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这就我们经常所讨论的热门话题:“疫苗的研发生产速度,赶不上疫病菌株的变异速度”实例之一。但是鸽友也切莫看轻这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免疫效果弱化差异,而却对于区域防病、鸽舍或公棚群体防病而言,已经大大超越目前任何临床药物防病的效果,为之而作出贡献。

  于是每当烈性传染病来袭的前奏,国际防疫专家的第一条防病意见,总是强化免疫意见实施紧急接种,通过疫苗加强接种来提高易感群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延续暴发流行。几年前,鸽群普遍强制接种的“禽流感疫苗”就当属此加强接种之范畴。

  近年来,伴随着疫苗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疫苗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生物工程疫苗的产出与普及应用,对于鸽新城疫、鸽痘(指活毒疫苗)疫苗的防疫免疫功能,只要疫苗保存得当、接种正确,其免疫功效(经抗体监测证实)基本上能够达到98~99%以上。

  而如今却有人过分依赖相信于药物作用,而试图通过药物来替代疫苗接种,显然是一种荒诞不经过于自信的臆断行为,需要及时纠正更新观念。

  由于所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自染毒到发病前期都有一定的潜伏期,于是人们就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适当地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来进行疾病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病,通过控制混合感染来降低疾病的致残死亡率。因而,人们只是在鸽处于染病潜伏期间或出现疑似发病的情况下,才需要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来进行防病控病。

  接下来让我们来共同认识分析当前所采取的一些常用训赛期防病手段:

  赛前寄生虫清理训赛前寄生虫清理,主要指毛滴虫、球虫,肠道寄生虫。由于这些寄生虫会对消化道、呼吸道造成黏膜损伤、溃疡和炎症,破坏机体的天然屏障黏膜保护层,成为病原体侵入的导入口。清理能够降低机体免疫抗体慢性消耗,提高血液、体液免疫抗体贮备,达到足以抗衡赛程应激发病免疫需求。清理能够提高肠道营养吸收能力,健全机体黏膜上皮细胞生化代谢。清理能够提高气道通气量,增强应激耐受力,抗衡病原体入侵,有利于体能、赛能的充分发挥。

  赛前清理主要是赛前呼吸道清理和消化道菌群平衡的养护。赛前应用抗生素,来达到抑制体内隐匿感染、潜伏存在的条件致病菌。提高气道通气量(氧交换能力),来提高赛绩,预防赛期应激发病。采取提供益生菌(活菌制剂)、益生酶等,来提高肠道吸收功能,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赛后清理主要是针对参赛鸽赛程应激,赛程能量、营养消耗的补充,肝肾负荷过载的解除,赛程疲劳的消除,迎接下一赛程;尤其是赛程体能、抗病力的下降,挤笼气溶胶导入染病,饮水、饲料、排泄物的交叉污染等。在鸽已经沾染病原体的情况下,防止病原体趁虚入侵,导致赛后发病。赛后清理也是在迫不得已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防病消极手段。

  再让我们再来分析常用药物的防病作用:

  抗病毒类药物应用由于目前对于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现有抗病毒药物对已经侵入机体细胞与细胞体(RNA、DNA)结合的病毒,缺乏导向而不能杀灭,却对于鸽机体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于是利用其对于体外游离病毒体,具有较强抗抑作用特点,采用微剂量抗病毒药物局部用药,抗抑杀灭鼻腔、口咽、消化道黏膜95%以上体外游离病毒体。或在严格控制剂量疗程下,采取赛后口服饮用,而不主张作为赛前常规预防用药。

  抗生素类药物应用赛后应用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此类抗生素药物对于病毒几乎没有作用。赛后使用无论是大剂量冲击疗法,还是多种药物联合协同应用,至多也只能起到抑制杀灭体内潜在条件病原体,降低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混合感染的发病几率。

  鸽用疫苗存在的问题我国至今还没有鸽专用疫苗产出。鸽用疫苗基本上仍依赖于进口或采取“鸽用鸡苗”。就是在国际上鸽用疫苗的研制,也只能说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鸽用疫苗的研制任务至今尚未真正启动。尤其是疫苗供应的商品渠道并不通畅,这里指的是鸽用疫苗进口的正规渠道尚未开放,疫苗进口的运输、保存、冷藏链断裂问题客观存在。此外,就是疫苗产品质量的不稳和接种免疫失败等问题的存在。还有不少信息闭塞、交通不畅、缺医少药的地区,还无法寻觅买到疫苗,以致那些即使有需求的鸽友也无处求苗。这些都是促成导向“药物替代疫苗”误区的外界客观因素。

  对于鸽用鸡苗问题:由于大多数禽病与鸽病之间存在有交叉免疫。以应用较多的鸽新城疫疫苗和鸽痘疫苗为例,鸡感染的是Ⅰ型副粘病毒、Ⅰ型痘病毒;而鸽感染的是Ⅱ型副粘病毒、Ⅱ型痘病毒。Ⅰ型与Ⅱ型疫苗之间,除了Ⅰ型疫苗接种免疫应答反应毒性稍强外,两者仍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效应,于是现阶段从现实出发,单纯从理论方面而言,鸡苗是可以替代鸽苗的。此外,还由于鸽用疫苗的开发、生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实也不菲,且还由于鸽业市场(即便加上肉鸽、观赏鸽市场的总和,也仍然过于渺小),对于疫苗生产投入企业而言,还不可能维持生存。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鸽病防治仍然是维持走较长的“鸽用鸡苗”之路。

  对于目前鸽舍中流行使用的“鸡用口服苗”问题:口服苗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从鸡用口服苗的产品设计而言,主要是供应给初出壳雏鸡鸡群一次性共同免疫使用,雏鸡群只要通过一次群体免疫,就足以保护到它屠宰应市生理阶段,因而仅适用于封闭饲养的鸡群。鸽用鸡口服苗存在有免疫保护期过短的弊端,鸽群仅有70~80天的免疫保护期显然是不够的,于是鸽友就采取周期投药的方法来提高自己鸽群免疫力。
鸽群在饮用口服苗免疫过程中,病原体通过饮水或滴鼻进入鸽机体,在病原体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抗体的同时,就存在有排毒、散毒、播毒等现象。于是就会同时影响到邻舍鸽群、周围野生、散养与家养禽鸟等。于是就发生在使用的鸽友在不明就理(指非故意行为)的情况下,将病原体——毒源带入集鸽笼(车)参与散毒、播毒。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易感鸽、免疫应答不全鸽,以及已经接种的健康鸽在“强毒”的攻击下,在挤笼、运输、训放、参赛过程中,沾染了那些免疫应答期鸽的排泄物——激活的超强毒源——病原体,导致上述鸽友所叙说的那样:鸽群训放参赛过程中,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发生的染毒、赛后染病、发病,等危害它人鸽群的行为。大批训赛鸽染毒归巢带回鸽舍,以及造成染毒鸽经过潜伏期,赛后大批发病的情况,年年出现鸽群赛后疫病大流行症结。因而防病专家们并不赞成:鸡用新城疫口服苗应用于活动范围广的赛鸽群体(除球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口服苗外)。鸡用新城疫口服苗(即鸡瘟口服苗)不能替代注射鸽用疫苗(鸡瘟疫苗)。

  对于鸽新城疫、鸽痘,无论是公棚、鸽舍,按时实施疫苗免疫接种的防病免疫措施,仍然是行之有效不可替代的防制传染病最有效手段,是任何药物也所无法取代的,这些都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常识。使用药物来进行预防某些传染病,只是针对那些“疫苗”制品尚未覆盖的传染病,以及在疾病处于潜伏发病前期和已经感染发病的情况下使用。故此药物是不能替代疫苗的。



作者的鸽舍:itsm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12:28 , Processed in 1.379873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