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大柴胡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2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术便览》大柴胡汤

治诸服小柴胡汤症后病不解,表里热势更甚而心下急,郁微烦,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下利。或阳明病多汗,或少阴病下利清水,心下痛而口干,或太阴病腹满,或无表里症,但发热七八日,脉浮而数,脉在肌肉,实而滑数者,及两感诸症可微下者,双除表里之热,并阳明少阳合病,下利,日晡发热如疟。
柴胡 黄芩 芍药(各二钱半) 大黄(五钱) 半夏(二钱) 枳实(三钱,生用小者是也,兼
上锉如麻豆大,作三服。水一钟半,生姜、枣子同煎,至半钟,温服。如未利,再服。
引用:《仁术便览》大柴胡汤
下载:《仁术便览》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柴胡汤

治证状大略与大承气汤同。轻则柴胡,重则承气。
柴胡(四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一两半) 半夏(汤去滑,一两一分) 枳实(麸炒,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滓,食后温服。若内热里实,身体疼痛,是表证未解,不可服。
足少阳胆经伤寒,胸胁痛,耳聋,口苦咽干,往来寒热,目眩干呕。其脉流注与伤风同,以少阳主胆,属半表半里,故三传之。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柴胡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大柴胡汤

治热结在内,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柴胡证仍在者,与大柴胡汤下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生姜(五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大柴胡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妙用》大柴胡汤

柴胡(四钱) 半夏(二钱) 黄芩 芍药 大枣(二枚) 枳实(各钱半) 生姜(二钱五分)一本.有大黄五分.
水三钟.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
引用:《时方妙用》大柴胡汤
下载:《时方妙用》chm pdf 电子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

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有力者,可服。
枳实(去瓤,炒,半两) 柴胡(去芦,半斤) 大黄(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 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未解,不 可服之。
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柴胡汤
下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hm pdf 电子书 


《汤头歌诀》大柴胡汤

(仲景)用大黄,枳实苓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柴胡八两,大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柴胡解表,大黄、枳实攻里,黄芩清热,芍药敛阴、半夏和胃止呕,姜、枣调和营卫。按∶本方、次方治少阳阳明,后方治太阴阳明,为不同。)柴胡(加)芒硝义亦尔,(小柴胡汤加芒硝六两,仲景。)仍有桂枝(加)大黄汤。(仲景桂枝汤内加大黄一两,芍药三两,治太阳误下,转属太阴,大实痛者。)
引用:《汤头歌诀》大柴胡汤
下载:《汤头歌诀》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柴胡汤

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热结在里,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复往来寒热,脉沉数者。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黄二两,若
大柴胡汤芩夏芍,枳实姜枣共煎尝。(此小柴胡、四逆散二方合用者也。除去人参、甘草者,盖热邪已结在里,不可更实其脾也。前小柴胡汤独治阳枢,故曰“小”;此则阴阳二枢并
呕(半夏生
黄者,表里兼
用大黄。大黄乃
亦尔,仍有桂枝大
硝,乃合用调胃
解表里法也。)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大柴胡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去节) 黄芩(三两,炒) 芍药(三两,炒) 半夏(半升,泡七次) 生姜(五两) 枳实(四两,面煨) 大黄(二两,酒浸) 大枣(十二枚)
伤寒,阳邪入里,表证未除,里证又急者,此方主之。
表证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证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表证未除,故用柴胡、黄芩以解表;里证燥实,故用大黄、枳实以攻里。芍药能和少阳,半夏能治呕逆,大枣、生姜,又所以调中而和荣卫也。
引用:《医方考》大柴胡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大柴胡汤

柴胡八两 半夏半升 黄芩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枳实四枚 大黄(酒浸)二两
大柴胡为发表攻里之剂。可见表症未解,虽里症甚急,不宜专于攻下,置表症于不问也。
然究竟攻里之力倍于解表,从此可悟立方之法,当相其缓急轻重而投之,则不拘成法中,自然处处合法矣。
引用:《医方论》大柴胡汤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大柴胡汤

柴胡 半夏 黄芩 芍药 生姜 大枣 枳实 大黄
太阳过经.反二三下之.四五日柴胡症仍在.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与大柴胡汤.又曰.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夫大实大满.非驶剂不能泄.当与大小承气汤.苟不至大满大实.惟热甚而须下者.必轻缓如大柴胡汤为当也.清热必以苦为主.余邪必以解为先.故用柴胡之苦平解肌为君.黄芩之苦寒清热为臣.芍药佐黄芩祛营中之热.枳实佐柴胡祛卫中之热.是以为佐.半夏姜枣.理胃气之逆.大黄荡涤.夺土中之壅.是以为使.
引用:《伤寒括要》大柴胡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味甘平) 黄芩三两(味苦寒)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枳实四枚(炙,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大黄二两(味苦寒)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引用:《伤寒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明理论》大柴胡汤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此言所共知.至如峻缓轻重之剂.则又临时消息焉.大满大实.坚有燥屎.非峻剂则不能泄.大小承气汤峻.所以泄坚满者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又非承气汤之可投.必也轻缓之剂攻之.大柴胡汤缓.用以逐邪热也.经曰.伤寒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又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可大柴胡下之则愈.是知大柴胡为下剂之缓也.柴胡味苦平微寒.伤寒至于可下.则为热气有余.应火而归心.苦先入心.折热之剂.必以苦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味苦寒.王 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推除邪热.必以寒为助.故以黄芩为臣.芍药味酸苦微寒.枳实味苦寒.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枳实芍药为佐.半夏味辛温.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半夏生姜大枣为之使也.一方加大黄.以大黄有将军之号.而功专于荡涤.不加大黄.恐难攻下.必应以大黄为使也.用汤者.审而行之.则十全之功可得矣.
柴胡(君半斤) 黄芩(臣三两) 枳实(佐四枚炙) 芍药(佐三两)生姜(使五两切) 半夏(使半升洗) 大枣(使十二枚擘)
上件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引用:《伤寒明理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明理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洗)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小柴胡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乃少阳阳明合治之方也.往来寒热.热结在里.是邪已内实.因其内实而下解之.乃通以去塞之法也.心中痞硬.呕吐下利.是邪已内陷.因其内陷而下夺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也.表未罢仍主柴胡.里已实宜加枳实大黄.不用人参甘草者.惧其缓中而恋邪也.加芍药者.取其约营而存液也.按少阳病本不可下.
此则热邪结于阳明.而少阳证仍在.故主此为表里两解之法.
引用:《伤寒寻源》大柴胡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宜先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目经大成》大柴胡汤

柴胡 半夏 大黄 枳实 黄芩 芍药 姜枣佐煎。
阳邪内传,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此方主之。
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故用柴胡、半夏、生姜、大枣以解之。里症又急者,大便结而解难也。故用大黄、枳实、黄芩、芍药以攻之。
诗曰∶大柴胡芩白芍药,庄黄半夏小枳壳,表邪未罢里邪催,度量煎倾病合却。
引用:《目经大成》大柴胡汤
下载:《目经大成》chm pdf 电子书 


《冯氏锦囊秘录》大柴胡汤

治阳邪入里,表症未除,里症又急。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五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二枚,去核) 大黄(二两,酒洗) 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再煎一升,日三服。
成氏曰∶大满大实则有承气汤。如不大坚满,惟邪热甚而须攻下者,必须轻缓之剂,乃大柴胡也。伤寒可下则为热,折热必以苦,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泄实折热,必以酸苦,故以芍药、枳实为佐,辛者散也。散逆气者,必以辛。甘者,缓也。缓正气者,必以甘,故用半夏、姜、枣为使也。加大黄,功专荡涤,不加恐难攻下,应以为使也。表症未除者,寒热往来,胁痛口苦尚在也。里症又急者,大便难而燥实也。此为两解之剂。
引用:《冯氏锦囊秘录》大柴胡汤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chm pdf 电子书 


《医述》大柴胡汤

大、小柴胡,俱是两解表里之剂。大柴胡主降气,小柴胡主调气。调气无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进退;降气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也。(柯韵伯)
引用:《医述》大、小柴胡汤
下载:《医述》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柴胡半筋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洗)半筋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抟,即为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按】
此条脉重出,下条有证无脉,「其脉沉紧者」之五字,当在下条里急之下。然脉弦而紧,是劲急之甚,当属寒疝之重者。其白汗之「白」字,当是「自」字。下条其脉沉紧是里痛之脉,当属寒疝之轻者,必是传写之□。
【注】
疝病犯寒即发,故谓之寒疝也。其病发则绕脐少腹急痛,恶寒汗出,手足厥冷,不欲饮食,脉弦而紧,主急主痛,此寒疝应有之证脉也。主之乌头煎者,是专以破邪治标为急,虚实在所不论,故曰: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治热结在内,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柴胡证仍在者,与大柴胡汤下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擘)十二升,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也。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稍加大黄,以泻结热。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剂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大柴胡汤

柴胡半筋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芍药三两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生姜(切)五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此方用大黄者,以大黄有荡涤蕴热之功,为伤寒中要药。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且经文明言下之则愈,若无大黄,将何以下心下之急乎?应从叔和为是。
【方解】
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之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也;少加大黄,所以泻结热也;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温温」当是「嗢嗢」。又云:「以呕」之下,当有阙文。
【注】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曾经吐、下不解者:以极吐则虚其胸,邪热乘虚入胸,故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也。极下则虚其里,邪热乘虚入里,故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也。询知先时若果经极吐下,则为在表之邪热,悉陷胸腹,而所见者,皆是里证未和,故宜与调胃承气汤下而和之。若不尔者,谓不因极吐、极下而有斯证,则又不可与是汤也。夫但欲呕者,少阳也;胸中痛者,太阳也;微溏者,太阳少阳合病之利也,并无心中嗢嗢郁郁,腹满烦热等证,固不可与承气汤矣。然此亦非柴胡证,故柴胡汤
亦不可与也。须从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若呕者,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可也。
【集注】
方有执曰:胸中痛,邪在膈也。若曾极吐,则应有心下嗢嗢欲吐之状,何也?以胃口已被吐伤,邪热上抟于膈,故欲吐而不得吐也。腹微满郁郁微烦,邪在胃也。若曾极下,则应大便微溏,何也?以下则胃虚,邪虽实于胃,大便反不能结□也。故曰: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谓胃承气汤。言当荡其热以和其胃也,不尔,言未经极吐下也。
但欲呕至末,申明上文之意。
喻昌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嗢嗢,欲吐而不吐,其人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此有二辨:若曾经大吐、大下者,表邪从吐解,且已入里,可用调胃承气之法;若未经极吐、下,但欲呕不呕,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伤,溏非下所致,调胃之法不可用矣。
程知曰:过经者,谓病过七、八日至十三日,经气已周犹不解也。岂惟十三日,且有二十余日者矣。盖过经不解,病必皆在阳经留连;若在阴经,则又岂能若是之持久耶!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
程应旄曰:大便溏则气得下泄,腹不应满,烦不应郁郁,今仍腹微满,郁郁微烦,必胃有阻留,而下后仍不快畅也。病属阳明证,反无阳明,而只有少阳,其中必有所误,故直穷其所以致证之由,而后可从证上认病。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
凡伤寒过经不解,热邪转属胃府者多,皆当下之。今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也。下之而不通利,今反利者,询知为医以丸药迅下之,非其治也。迅下则水虽去,而燥者仍存,恐医以下后之利为虚,故复指曰潮热者实也,是可再下者也。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不用大黄而加芒硝者,因里不急且经迅下,惟欲其耎坚润燥耳!是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注】
『内台方』议曰:潮热者,实也,何不用大柴胡、大小承气下之,却用芒硝何也?盖潮热虽属实,然已先用丸药,伤动藏府,若再用大黄下之,则脾气伤而成坏证矣,祗用芒硝润燥以取利也。
方有执曰:十三日,过经也。不解,坏证也,非其治也。以上乃原其坏,由于医之误。以下至末,救误之治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柴胡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芍药 枳实 大黄
于小柴胡汤去人参炙草之补阳补土,加芍药以降胆经之逆,枳实大黄以下胃腑之热,仍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以解少阳之经也。少阳经病,亦少阳经本气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经,预防阴脏阳退之法。大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经,预防阳腑热进之法。口苦心下痞硬,少阳胆经之结也。呕吐酸臭而下热利,阳明胃腑之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柴胡证仍在,服小柴胡汤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而心下急且微烦,此胃间有当下之热,宜大柴胡汤,解少阳之经,兼下胃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头汗、恶寒、手足冷,心烦,不欲食,大便硬,脉细,此少阳经气微结,可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若仍不了了,可用大柴胡汤,一面解少阳,一面下胃热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柴胡 五钱 黄芩 三钱 芍药 三钱 半夏 八钱 生姜 五钱 大枣 六钱 枳实 二钱 大黄 二钱
治按之心下满痛者。
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少阳胆经,郁阻阳明胃腑,经腑相逼之实证。然实在胃腑,不在胆经。故用枳实大黄,以下胃腑,而以柴芩芍半姜枣和少阳之经也。少阳胆经无实证。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柴胡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儒门事亲》大柴胡汤

柴胡(四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一两半) 半夏(一两二钱半) 枳实(二钱半) 大黄(一两)
上为粗末,入半夏片子。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
引用:《儒门事亲》大柴胡汤
下载:《儒门事亲》chm pdf 电子书 


《医学心悟》大柴胡汤

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洗,七分) 黄芩 芍药(各二钱) 枳实(一钱) 大黄(二钱)
水煎服。
若兼寒热往来,加生姜五分,大枣三个。
引用:《医学心悟》大柴胡汤
下载:《医学心悟》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9 22:17 , Processed in 1.154880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