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回复: 0

大陷胸丸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6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急千金要方》大陷胸丸

治结胸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即和方。
大黄(八两) 芒硝 杏仁(熬) 葶苈(各五两)
上四味,捣筛大黄、葶苈,余二味别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大一枚,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一升,煮取八合,温顿服之,病乃自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正坚,宜大陷胸汤。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干而渴,日晡小有潮热,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小腹坚满而痛不可近,其方如下。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大陷胸丸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陷胸丸

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以下之太早故也,其病项强如柔状,下之则和。
大黄(二两)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炒) 芒硝(各三分)
上前二味为末,将杏仁、芒硝合研为脂,和药,取如弹子大一枚,别杵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一大匕,水二盏,煎至七分,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甘遂性猛,宜斟酌虚实入之。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大陷胸丸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妙用》大陷胸丸

大黄(四钱) 葶苈子(熬.) 芒硝 杏仁(各一钱五分)
捣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入甘遂末三分.白蜜半匙.水一杯.煎半杯温服.一宿乃下
引用:《时方妙用》大陷胸丸
下载:《时方妙用》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大陷胸丸

治结胸项强,如柔痉状者;并治阳明热喘,及水肿初起形实者。
大黄(半斤) 葶苈子(熬) 芒硝 杏仁(各半升去皮尖熬黑) 先捣葶苈、大黄为末,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一升,温
大陷胸(汤)治大结胸,大黄(涤热荡实)芒硝(软坚破结)甘遂(逐水消饮)从。心腹石硬(结胸之的证)痛拒按,(心下至少腹石硬而痛不可近,较承气证为尤甚。)便秘焦烦燥渴供。(与承气证同)但头汗出脉沉紧,(结胸因下早,致热与水结,热不外泄,而但上蒸,故头有汗而身无汗。脉沉紧者,水遏热伏,阳病(反见阴脉。)水结胸中治亦同。(结胸本无他物,热与水气结也。)项若强如柔痉状,更加葶杏蜜丸攻。(名大陷胸丸 结胸项强,邪据太阳之高位矣,故于前方加葶苈、杏仁,从高陷下其邪。蜜丸者,欲其缓攻于下也。)此泄水邪并热实,(此陷胸汤丸之总诀)太阴寒实勿相蒙。(寒实结胸,治宜温下,误服寒药则死。)
后人通变斯方治,热喘水肿有殊功。(按∶大陷胸丸,王海藏以之治阳明热喘,柯韵伯以之治水肿初起形实者,均收奇效。可知古方贵于活用,触类旁通,医之能事毕矣。)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大陷胸丸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大陷胸丸

大黄(酒浸,半斤)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 芒硝(各半升) 甘遂(一钱) 白蜜(二
顿服之,一宿乃下。不下者,更服之。
伤寒结胸项强,如柔痉状,此方下之则和。
结胸项强者,胸满硬痛,能仰而不能俯也。有汗项强为柔痉。此虽有汗,其项强乃胸中满实而不能俯,非是中风痉急,故曰如柔痉。不用汤液而用丸剂,何也?汤主荡涤,前用大陷胸汤者,以其从心下至少腹皆硬痛,三焦皆实,故用汤以荡之。此惟上焦满实,用汤液恐伤中、下二焦之阴,故用丸剂以攻之。大黄、芒硝之苦寒,所以下热;葶苈、杏仁之苦甘,所以泄满;甘遂取其直达;白蜜取其润利。
引用:《医方考》大陷胸丸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论》大陷胸丸

大黄八两 芒硝 葶苈(炒) 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合研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白蜜二合,煮服。
变汤为丸,加葶苈、杏仁以泄肺气,是专为上焦喘满而设。
引用:《医方论》大陷胸丸
下载:《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大陷胸丸

大黄 葶苈子 芒硝 杏仁 甘遂 白蜜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项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进此汤. 病发于阳之表.未传于阴之里.但当汗解.今早下之.热气乘虚.陷入于里.邪热凝聚.结于胸中.项强如柔痉者.邪气甚也.大黄芒硝之苦咸.善于散结.葶苈杏仁之苦甘.长于泄满.甘遂取其直达.白蜜取其润利.皆为散结之品.而葶苈尤专主胸中也.
引用:《伤寒括要》大陷胸丸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引用:《伤寒论》大陷胸丸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去皮)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按结胸而至于项强.则胸结十分紧迫.浊邪布满胸中.升而上阻.津液不行.筋脉失养.故如柔痉状.邪踞于上.法当峻下.但汤剂直趋下焦.必变汤为丸.煮而连滓服之.使其逗遛病所.自上而下.方能与邪相当.而结自解.
喻嘉言曰.方中用大黄甘遂芒硝.可谓峻矣.乃更加葶苈杏仁.以射肺邪而上行其急.煮时又倍加白蜜令留恋而润导之.而下行其缓.必识此意.方知用法之妙.
引用:《伤寒寻源》大陷胸丸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右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方寸匙,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
去滓,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度,禁忌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忄农),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大陷胸丸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大陷胸丸


大黄半筋葶苈子(熬)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去皮、尖,熬黑)半升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注】
结胸证,若脉大,是为胃实,知结热已实乃可下,下之则愈。今其脉浮大,是尚在表,知热结未实,故不可下。若误下之,未尽之表邪复乘虚入里,误而又误,结而又结,病热弥深,正气愈虚,则死矣。
【集注】
张兼善曰:结胸为可下之证,若脉浮大,心下虽结,表邪尚多,下之重虚其里,外邪复聚则死矣。
程知曰:结胸亦有不可下者,宜审其脉以施治也。结胸为邪结上焦之分,得寸脉浮,关脉沉或沉紧,则为在里可下也。若脉浮大,则邪犹在表,下之是令其结而又结也,故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注】
结胸证悉具,谓□满而痛,结在膈之上下也。悉具者,谓胸之下,少腹之上,左右两□,无不□满而有痛也。较之大结胸为尤甚,此时宜急下之,或有生者;若复迁延,必至邪胜正负,形气相离,烦躁不宁,下亦死,不下亦死矣。
【集注】
方有执曰:结胸证全具,已主死矣。而更加以烦躁,即不再下,亦主死也。
程应旄曰:结胸证,妄下不可,失下亦不可。总在适当其宜,则去邪即所以安正也。
魏荔彤曰:此条乃承上条脉见浮大而言。必结胸证具,脉兼见浮大,而加以烦躁,方
可卜其死。不然,烦躁亦结胸证中之一也,何遽云死耶!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注】
邪结三阳,名曰结胸;邪结三阴,名曰藏结。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而其脉与证之状则不同。其□满而按之痛,结胸证也。寸脉浮、关脉沉,结胸脉也。寸浮主胸主表,关沉主胃主里,是知其邪由胸表陷入胃里而结也。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藏结证也。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藏结脉也。细小沉紧主藏结寒痛,是知其邪由胸表陷入藏里而结也。藏结虽□满而痛,如结胸状,然结胸病,属里壅塞,必不能饮食;藏结病,属里空虚,故饮食如故。结胸属实热,故□痛不大便而脉沉石;藏结属虚寒,故□痛下利而脉细紧也。舌上白胎滑者,胸中无热可知:藏结阴邪,得之为顺,尚可以理中辈温之。结胸阳邪,得之为逆,不堪攻下,故难治也。
【集注】
成无己曰:气宜通也,以塞故痛。邪结阳分,则阴气不得下通;邪结阴分,则阳气不得上通,故知二者,皆按之痛□也。
方有执曰:此设问答以明结胸、藏结之同异。藏结之时时下利者,阴邪结于阴藏,而寒甚也。以寒甚,故脉小细紧,此其所以不同也。盖结胸以阳邪结于阳,藏结以阴邪结于阴故也。
汪琥曰:结胸证,其人本胃中有饮食,下之太早,则食去不尽,外邪反入,结于胸中,以故按之则痛,不能饮食。藏结证,其人胃中本无饮食,下之太过,则藏虚,邪入与寒结于阴分,所以状如结胸,按之不痛,能饮食,时下利也。
魏荔彤曰:人知此条为辨结胸,非指藏结而论,不知正谓藏结与痞有相类,而与结胸实有不同。盖结胸阳邪也,痞与藏结阴邪也。痞则尚有阳浮于上,藏结则上下俱无阳,是皆误下、误吐之过也。
【按】
此条「舌上白胎滑者难治」句,前人旧注皆单指藏结而言,未见明晰,误人不少。盖舌胎白滑,即结胸证具,亦是假实;舌胎干黄,虽藏结证具,每伏真热。藏结阴邪,白滑为顺,尚可温散;结胸阳邪,见此为逆,不堪攻下,故为难治。由此可知,着书立论,必须躬亲体验,真知灼见,方有济于用。若徒就纸上陈言,牵强附会,又何异按图索骥耶?

病□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注】
病藏结之人,若□下素有痞连在脐旁,新旧病合,痛引少腹,入阴筋者,其邪又进厥阴,乃属藏结之死证也。
【集注】
程知曰:宿结之邪,与新结之邪交结而不解,痞连脐旁,脾藏结也;痛引少腹,肾藏结也。自□入阴筋,肝藏结也;三阴之藏俱结矣,故主死。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注】
藏结无三阳证。不发热,无太阳也;不往来寒热,无少阳也;其人反静,无阳明也。
舌胎滑白,胸中有寒,故可温不可攻也。
【集注】
方有执曰:胎滑本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而成。然丹田阴也。胸中阳也。热反在阴而寒反在阳,所以为不可攻也。
程知曰:经于藏结白胎滑者,只言难治,未尝言不可治也。只言藏结无热舌胎滑者,不可攻,未尝言藏结有热舌胎不滑者,亦不可攻也。意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之证,必有和解其热,温散其寒之法。俾内邪潜消,外邪渐解者,斯则良工之苦心乎!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被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注】
病在阳,谓病发于阳而身热也。此应以汗解之,而反以冷水选之灌之,则身热虽被劫而暂却,然终不得去,故热烦益甚也。水寒外束,肤热乍凝,故肉生肤粟,热入不深,故意欲饮水反不甚渴也,故以文蛤散内疏肤热。若不差,与五苓散外解水寒;则皮粟、身热当解矣。若不解且恶寒,引衣自覆,是尚有表也。当以桂枝汤汗解之。假令服桂枝汤,汗已出,热粟俱解,而腹中增痛,又为表已和里未调也,宜与桂枝汤倍加芍药,调里以和其表。若渴欲饮水而不腹痛,则不须调太阴里,而仍当调太阳府矣,宜仍取乎五苓也。
引用:《医宗金鉴》大陷胸丸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陷胸丸

大黄 芒硝 葶苈 杏仁
如大陷胸证而兼项强,病连荣卫,不可急攻,宜用丸药缓攻。硝黄清结热,杏仁降滞气,葶苈去结水也。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大陷胸丸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0 20:54 , Processed in 1.214810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