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回复: 0

怎样防治仔猪副伤寒?——猪病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2-11-26 1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常见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等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诱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初、秋末气候寒冷季节常发,主要发生于2 一4 月龄的幼猪,常与猪瘟、猪喘气病并发或继发。
  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喜钻于垫草内,体温升高至41 一42 ℃ ,鼻、眼有砧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色淡黄,恶臭,有时混有血液。死前不久在颈、耳、胸下及腹部皮肤呈紫红色,后变蓝紫色,病程4 - 10 天,多数患猪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慢性型最常见,病初减食或不食,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不振,腰背拱起,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经常出现持续性下痢,粪便时干时稀,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多在半个月以上死亡,有的甚至长达2 个月,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剖检急性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脏、肾脏、心外膜、胃、肠勃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翰膜有糠鼓样坏死物。慢性病例,典型的病变是盲肠及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周边呈堤状,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款样假膜,多数病灶汇合而形成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痴,不易脱落。
  【防治措施】
  (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喂给全价配合日粮,对1 月龄以上的仔猪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预防。
  ( 2 )治疗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新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药物。新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 - 15 毫克,每天2 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0.1 克,每天口服2 次,连用3 - 5 天;或内服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20 - 25 毫克,每天2 次,连用4 - 6 天,或内服痢特灵,每千克体重20 - 40 毫克,每天2 次,连用3 - 5 天。
  ( 3 )对已发病的猪,隔离饲养,污染的猪圈可用20 %石灰乳或2 %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治愈的猪,仍可带菌,不能与无病猪群合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5 01:34 , Processed in 1.479744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