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回复: 0

附子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0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急千金要方》附子汤

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方。
附子(一枚) 石榴皮(一具) 阿胶(二两) 龙骨 甘草 芍药 干姜 黄连(各一两)黄芩(半两) 粳米(三合)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猝下痢汤方∶ 黄连(五两) 生姜(一斤)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未止,更合服必效。
治久痢下纯白,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
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粥清醇酒令热,和曲末一升,空腹顿服,日三。若至食时,捣蒜饼,极烂煮之,干漉,热纳蒜 臼中相和,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来治久冷或痢不痢但腰腹患苦冷方∶
新蜀椒三升,用醋渍一宿,以曲三升和椒一升紧拌,煮作粥,空腹顿服之,加葱、豉、盐任性调和,不瘥更作,以瘥为限,不过三升椒即愈。此方不但治冷,大治诸虚损冷极有所益,久当自知。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附子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备急千金要方》附子汤

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方。
附子(三枚) 茯苓 人参 甘草 桂心 芍药(各三两) 白术(四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引用:《备急千金要方》附子汤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附子(生去皮脐) 人参(各半两) 茴香(炒) 茯苓 山药(各一分)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 斜,昏晕失音,眼目 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半两)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炮,各六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为末,酒调二钱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附子(生去皮脐) 白芍药 桂心 甘草 白茯苓 人参(各三分) 白术(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三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引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附子汤
下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chm pdf 电子书 


《删补名医方论》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背恶寒,脉沉者。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少阴为寒水之脏,故伤寒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恶寒自止,身痛自除,手足自温矣;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脏六腑有本,十二经脉有根,脉自不沉,骨节可和矣。更佐白术以培土,芍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则阴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则水有制,制则生化。此万全之术,其畏而不敢用,束手待毙者,曷可胜计耶!
引用:《删补名医方论》附子汤
下载:《删补名医方论》chm pdf 电子书 


《时方妙用》附子汤

附子(二钱) 茯苓(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四钱) 芍药(二钱) 水二钟.
煎八分.温服
引用:《时方妙用》附子汤
下载:《时方妙用》chm pdf 电子书 


《退思集类方歌注》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口中和,背恶寒者。
附子(二枚生切) 人参(二两) 茯苓 芍药(各三两) 白术(四两) 水八升,煮取三升,去
真武汤中用熟附,茯苓术芍生姜互。崇土扶阳泄水邪,少阴水逆阳虚故。(按∶肾之真阳盛

疼呕利四肢沉,(皆脾胃病,盖水反侮土故也。)悸眩(水气凌心) 惕(阳气欲亡)兼能顾。
(又惟附子生熟分两各异;其补阳镇阴之分岐,只在参、姜一味之转旋。于此等处,大宜着眼。
)但以人参易去姜,温散之功转温补。(真武汤用姜而不用参,是温散以逐水气。附子汤去姜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附子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医方考》附子汤

附子(二枚,炮) 茯苓(去皮) 芍药(炒,各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炒)
少阴病口中和,背恶寒者,此方主之。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亦此方主之。
伤寒以阳为主,上件病皆阴胜,几于无阳矣。辛甘皆阳也,故用附、术、参、苓以养阳;辛温之药过多,则恐有偏阳之弊,故又用芍药以扶阴。经曰∶火欲实,水当平之。此用芍药之意也。
引用:《医方考》附子汤
下载:《医方考》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附子汤

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人参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当灸.此汤主之. 背者.胸中之府.诸阳受气在表而恶寒者.则一身尽寒矣.但背恶寒者.阴盛可知已.或乘阴气不足.阳陷阴中.表阳新虚.而背微恶寒者.经所谓无大热.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为阴寒气盛.一为阳气内陷.盖阴寒不耗津液.故于少阴病则曰.口中和也.及阳气内陷.则热耗津液.故于太阳病则曰口燥舌干而渴也.故阴阳不同.当以口中润燥为辨.按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阴.大抵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
引用:《伤寒括要》附子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附子汤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引用:《伤寒论》附子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附子汤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方见前)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附子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附子汤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附子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述》附子汤

附子汤与麻黄附子汤,皆治少阴表证,而大不同。彼因病从外来,表有热而里无热,故当温散;此因病自内出,表里俱寒而大虚,故当温补。然彼发热而用附子,此不热而用芍药,是又阴阳互根之理欤?此与真武汤似同而实异∶此倍术、附,去姜而用参,全是温补以壮元阳;彼用姜而不用参,尚是温散以逐水气。补散之分歧,只在一味之旋转欤?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少阴受病,液不上升,所以阴不得有汗。仲景治少阴之表,于麻黄细辛汤中加附子,是升肾液也。若少阴无主,水火不和,真阴为邪所逼,则水随火越,故反汗出。仲景治少阴之里,附子汤中任人参,是补肾液也。(柯韵伯)
引用:《医述》附子汤
下载:《医述》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背恶寒,脉沉者。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少阴为寒水之脏,故伤寒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恶寒自止,身痛自除,手足自温矣;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脏六腑有本,十二经脉有根,脉自不沉,骨节可和矣。更佐白术以培土,芍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则阴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则水有制,制则生化。此万全之术,其畏而不敢用,束手待毙者,曷可胜计耶!
引用:《医宗金鉴》附子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附子汤

附子(去皮,生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少阴为寒水之藏,故寒伤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以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身痛自止,恶寒自除,手足自温矣。以人参为臣者,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藏六府有本,十二经脉有根,脉自不沉,骨节可和矣。更佐白术以培土,芍药以平木,茯苓以伐水,水伐火自旺,旺则阴翳消,木平土益安,安则水有制,制则生化,此诚万全之术也。其有畏而不敢用,以致因循有误者,不诚可惜哉!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注】
少阴病,但欲寐,脉沉者,若无发热、口燥之证,则寒邪已入其藏,不须迟疑,急温之以四逆汤,消阴助阳可也。
【集注】
吴人驹曰:脉沉须别虚实,及得病新久,若得之多日及沉而实者,须从别论。
引用:《医宗金鉴》附子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附子汤

附子 白术 茯苓 人参 芍药
此少阴肾脏之本气病也。少阴肾脏病则水寒灭火,火灭土败,阳气微少。尺脉微细,但欲寐而不能寐,背微恶寒,骨痛脉沉,皆阳气微少,阴寒之象。水寒土败,则木枯克土。平日肾脏虚寒,阳气不足之人,表气的荣卫分离,里气的肾脏即郁,而现本气之病。附子回阳补火,白术茯苓补土,人参补中气,芍药安风木,解骨痛。附子最动木气。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附子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附子汤

附子 白术 人参 茯苓 各三钱
治怀胎六七月腹痛恶寒,腹胀如扇,脉弦发热者。
腹痛恶寒而加腹胀,脾肾阳虚之象。弦乃木寒之脉。内寒而热发于外,阳气外泄。附子温肾阳,神术茯苓补脾土也。胎热误服附子,则阳动而胎堕。胎寒则宜用附子以温寒也。此汤即伤寒少阴附子汤去芍药。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附子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3 13:10 , Processed in 1.123043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