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桂枝人参汤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7 0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人参汤

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理中汤原方加桂枝四两,甘草加一两,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
桂枝人参(汤)甘术姜,太阳协热利煎尝,必因数下伤中气,里已虚寒用此方。(此必因数下
始相当
桂,温
阳、太
证里证
引用:《退思集类方歌注》桂枝人参汤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括要》桂枝人参汤

桂枝 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 仲景论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与葛根黄连黄芩汤.此又与桂枝人参汤.二症俱系表不解.而下之成利者.何故用药有温凉之异乎.二症虽同是内虚热入.协热遂利.但脉症不同,故用药有别耳.前言脉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主葛根黄连黄芩汤.夫脉促为阳盛喘汗为里热.用葛根芩连.理所宜也.且前症但曰下之.此曰数下之.前症但曰利下.此曰利不止.两论细味之.即有虚实之分矣.
引用:《伤寒括要》桂枝人参汤
下载:《伤寒括要》chm pdf 电子书 


《伤寒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 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引用:《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方
下载:《伤寒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寻源》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煎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此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也.经云.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此汤主之.盖因误下则里虚.里虚则热入.里虚不能内守.遂协同外热.变而为利下不止.而必又心下痞硬.邪滞上焦.犹兼半表.故曰表里不解.夫下利不止.何以不用四逆以救里.以表热未罢也.心下痞硬.何以不用泻心以清里.以里气已虚也.此证辄防阳并入阴.故不但泻心中芩连不可用.即桂枝汤中芍药亦不可用.乃取桂枝行阳于外以解表.理中助阳于内以止利.此表里两解之治法也.
引用:《伤寒寻源》桂枝人参汤
下载:《伤寒寻源》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引用:《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或短气者,此胸中有水气也,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
引用:《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方
下载:《伤寒杂病论》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又言协热利之脉促者,以别其治也。太阳病桂枝证,宜以桂枝解肌,而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者,是误下,遂协表热陷入而利不止也。若表未解,而脉缓无力,即有下利而喘之里证,法当从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以治喘矣。今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虽未解,而不恶寒,是热已陷阳明,即有桂枝之美,亦当从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也。方中四倍葛根以为君,芩连甘草为之佐,其意专解阳明之肌表,兼清胃中之里热,此清解中兼解表里法也。若脉沉迟,或脉微弱,则为里寒且虚,又当用理中汤加桂枝矣。于此可见上条之协热利,利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脉不微弱,必沉迟也。
【按】
协热利二证,以脉之阴、阳分虚、实,主治固当矣。然不可不辨其下利之粘秽、鸭溏,小便或白或赤,脉之有力无力也。
【集注】
成无己曰:病有汗出而喘者,谓自汗出而喘也,是邪气外甚所致。若喘而汗出者,谓因喘而汗出也,是里热气逆所致,故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也。
方有执曰:利与上条同。而上条用理中者,以痞□,脉弱属寒也。此用芩、连者,以喘汗、脉促属热也。
喻昌曰:太阳病,原无下法,当用桂枝解外,医反下之,则邪热之在太阳者,未传阳明之表,已入阳明之里。所以其脉促急,其汗外越,其热上奔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以专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则不治喘而喘止,不治利而利止。此又太阳、阳明两解表里之变法也。
汪琥曰:误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此非肠胃真虚证,乃胃有邪热,下通于肠而作泄也。脉促者,脉来数时一止复来也,此为阳独盛之脉也。脉促见阳,知表未解,此表乃阳明经病,非犹太阳桂枝之表证也。喘而汗出者,亦阳明胃府里热气逆所致,非太阳风邪气壅之喘,亦非桂枝汤汗出之证也。故当解阳明表邪,清胃府里热也。
引用:《医宗金鉴》桂枝人参汤方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医宗金鉴》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三升,日再服,夜一服。
引用:《医宗金鉴》桂枝人参汤
下载:《医宗金鉴》chm pdf 电子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人参汤

桂枝 干姜 人参 白术 炙草
表未解而数次下之,当经气下陷,而病协热下利。今不病热利,而病下利不止之寒利,以至心下痞硬,宜人参汤以温寒止利,桂枝以解表。人参汤即理中汤。
引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人参汤
下载:《圆运动的古中医学》chm pdf 电子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4 16:02 , Processed in 1.368534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