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调胃散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2-11-29 2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

【处方】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胀满。
【用法用量】
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普济方》卷三九六:调胃散

【处方】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猪肉拌食。
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御药院方》卷三:调胃散

【处方】藿香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半夏曲(每1两用生姜3两半)2两,厚朴(每1两用姜1两拌制)2两。
【制法】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头目肢节疼痛,心腹胀满,呕逆恶心,痰涎咳嗽,手足虚肿,五种隔气噎塞,寒热水泻诸痢,妇人产后蓐劳,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本方为细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调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伤寒标本》卷下:调胃散

【处方】水银、舶上硫黄。
【制法】上研至黑。
【功能主治】伤寒呕吐,四肢厥逆清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重者2钱,米饮送下。
【摘录】《伤寒标本》卷下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调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去粗皮)8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茯苓2钱,丁香2钱,甘草2钱,白术2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助手少阳火入于手太阴肺,故红点如斑,出于皮毛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或研细,沸汤入盐点服2-3钱。
【摘录】《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准绳・幼科》卷三:调胃散

【处方】人参3钱,白术2钱半,甘草(炙)1钱,白茯苓1钱,罂粟子1钱,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钱,丁香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积热。
【用法用量】服桃枝丸取积热后用此方。
【摘录】《准绳・幼科》卷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调胃散

【处方】紫背荷叶(焙)半两,黄耆(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调胃散

【处方】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菖蒲(锉)1两,鳖甲(醋炙,去裙[)1两,柴胡(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黄连(去须)3分,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焙干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23 22:45 , Processed in 1.173179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