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回复: 0

巴西玉米到港后,阿根廷大麦也要来了!都是为了替代国内玉米?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0
发表于 2023-1-17 09: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2023年以后,市场发生了一些转变。其中,最备受关注的有两件事:一是猪价的持续下跌,二是巴西玉米的到港。
          为什么这两件事备受关注呢?
          因为猪价走势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玉米的需求强度,如果猪价持续下跌时间过长,养殖户亏损出栏,产能下降,那么意味着饲用需求也将会缩水。而巴西玉米则直接关系着本年度进口玉米的变化。
          而近日又有一则消息,虽然没有引发广泛关注,但新农观认为,是值得留意的。据相关机构消息显示,一艘载有阿根廷大麦的货船有望于今年2月份到港,这也成为2023年度第一批抵达中国的进口大麦。
          进口大麦到港为什么值得关注呢?
          我们注意到,自玉米价格走高后,为平抑玉米价格,除了国内替代以外,进口谷物方面也集中发力。其中,除了进口玉米数量激增以外,其他进口谷物也明显增长,这其中就有大麦。
          我国的大麦需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酿造,二是饲用。其中酿造是主要需求,但近两年其饲用价值也开始增加。
          2021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创下纪录,达到了2836万吨,除了国内小麦替代激增以外,其他进口替代谷物也明显增长。其中,大麦作为重要的替代谷物进口数量也大增。数据显示,2021年,大麦进口总量高达1248万,同比大增54.46%。而总进口金额高达35.5亿美元,相比2020年几乎翻了一倍。
          到了2022年,国内玉米小幅增产,但各种替代接连减少。
          一是国内小麦由于价格走高,远高于玉米后,渐渐退出了替代。
          二是进口玉米价格走高后,与国内玉米价格倒挂,于是进口数量也明显减少。
          三是随着国际粮价普遍上涨,其他谷物进口量也明显下降。
          例如,2022年1-10月,我国大麦的进口量仅为475.2万吨,较去年同期降幅约达52.16%。
          那么,到了2023年,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不断变化,对国内玉米市场再将形成扰动。目前来看,短期影响不大,而主要影响作用于中远期。
          首先是随着俄乌冲突影响淡化,以及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使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逐一回落,进口成本降低,与国内粮食价格不再倒挂,这意味着进口玉米的优势正在恢复。
          虽然我国传统进口玉米的来源——美国和乌克兰产量相继减少,但新渠道巴西玉米的开拓大大缓解了进口玉米之忧。
          而且根据预测,今年巴西玉米产量或达到创纪录地丰收,尤其是在二季玉米收获以后(约6-7月份),进口数量或明显增加。
          二是国内玉米供不足需,进口谷物、国内替代等将共同满足市场需求。
          从政策端来看,2023年仍然坚持“扩大豆、扩油料”,因此玉米的种植面积不会大增,甚至还会有所减少,这意味着国内玉米产量也不会明显地增加。
          另一方面,虽然年初猪价大跌,养殖户再次陷入亏损,但总体生猪产能正常,且从全年来看,随着消费逐渐回归,餐饮等陆续恢复,猪价不会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因此饲用需求方面仍然有支撑。
          而替代方面,小麦大概率依然因价高而退出,定向稻谷及进口谷物将共同弥补这一缺口。
          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年度玉米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国内供给基本变化不大,重点可以关注国内稻谷替代及其他饲用替代谷物(玉米、大麦、碎米、高粱)的进口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6 09:51 , Processed in 1.551713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