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回复: 0

豆菜粕需求持续施压 后市还需看需求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692
发表于 2023-11-24 16: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菜粕需求持续施压
          进入2023年年末,由于生猪出栏、水产养殖退市,豆粕、菜粕作为动物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迎来消费淡季。从上周起,盘面上粕类期货就开始下跌,除消费淡季影响外,外部市场的带动性也不可小觑。
          针对近期粕类价格下跌,宏源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黄小洲表示,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使得依靠进口的商品价格都有下跌;另一方面,两粕需求预期不佳,生猪走势不佳,市场二次育肥积极性不足,同时冬季水产淡季来临,需求预期持续减弱。在大豆和油菜籽11月至明年1月大量进口的预期下,现货供应预期宽松甚至已经出现宽松。
          目前正值美豆收获完成、南美大豆播种期,美豆出口与南美天气情况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黄小洲认为,美豆出口增加,相应地国内11月至明年1月进口大豆到港量总计预期在2700万吨以上,随着11月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国内大豆和豆粕库存也开始恢复。美豆方面对内盘的影响基本上都是利空。
          南美方面,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ENSO指数依然在1.1℃,呈现厄尔尼诺状态,这意味着南美持续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徽商期货粕类分析师刘冰欣称,目前巴西的播种进度明显偏慢,咨询机构AgRural公司称,截至11月16日,巴西2023/2024年度大豆播种面积已达到预期面积的68%,为2019/2020年度以来的最慢进度。从巴西未来两周的天气预报来看,巴西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等地的干旱略有缓解,但到了12月初情况将再度恶化。
          尽管播种期天气状况一直是历年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刘冰欣认为今年市场和以往存在不同。她表示,今年南美天气题材交易明显提前,播种尚未完毕市场就开始进入天气升水行情。从USDA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来看,11月报告并未对南美的产量做出下调,因为南美大豆并未进入生长期,目前阿根廷刚刚开始播种,尚未看出干旱少雨的迹象。虽然出口数据亮眼,但在南美初显实质性的减产威胁前,美豆价格不具备大幅上行动能。对于内盘而言,美豆走升不明显,因此对国内的提振亦有限。
          展望后市,黄小洲认为,单从大豆和油菜籽进口和需求端来看,进口在11月至明年1月持续维持高位,需求在年底进入淡季,两粕下跌行情持续有充足确定性。不过一旦考虑到南美天气的异常,双粕下行的确定性面临极大的考验。当前巴西大豆产区大范围干旱,一旦持续至12月中旬前后,将使得南美大豆产量大幅低于预期,甚至出现减产逆转市场预期,届时供应端的利多将推动双粕上行。
          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霁月分析,南美天气风险的存在仍将给盘面提供一定支撑。不过对于国内来说,进口大豆到港压力大,且由于养殖端长时间亏损,下游需求较难提振。除非后期大豆到港产生预期差,否则国内供应宽松、需求疲软将持续抑制粕类上方空间。
          刘冰欣告诉记者,豆粕持续累库,菜粕虽然目前库存很低,较去年2万吨减少95%,但国内菜籽库存高企,一旦油厂开机率攀升,菜粕库存有望回升。豆菜价差近期持续维持高位,处于历史价差范畴上沿。菜粕性价比优势浮现,禽料中添加比例明显增加,有利于消化供应压力,因此菜粕仍在持续去库。进入年底,肉类蛋白消费依然有存量需求支撑,美盘大豆受到天气炒作支撑对豆粕更为有利,预计豆粕价格表现更为抗跌,豆菜粕价差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豆菜粕后市还需看需求
          毕慧认为,目前市场对两粕的交易逻辑是,国际豆类期价主导,国内两粕期价跟随。因此在外盘强势的时候,国内市场受到国际市场联动影响跟随走强,即便国内基本面疲弱不堪,依然跟随国际豆类期价波动脚步。只是在上涨的过程中,受到国内基本面弱势的拖累,涨幅落后于国际市场。而一旦国际豆类期价支撑减弱,比如近期南美大豆产区天气形势改善,中国进口采购需求周比回落,国际豆类期价滞涨回落对国内市场的支撑有所减弱,市场关注的视角就将重新回归国内疲软的基本面,随之而来的是两粕期价跌幅的快速扩大,跌幅也明显大于外盘豆类市场。
          “作为典型的农产品,蛋白粕市场的交易逻辑主要在于供应端,但焦点已从美国转向南美,在南美种植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未来的南美天气及产量预估变动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国内大豆买船、到港、压榨也是关注重点,在当前并不算好的大豆压榨利润下,压榨厂的采购、压榨行为是受到一定抑制的,这在无形中也对蛋白粕构成潜在的利多。”石丽红说。
          对于双粕的后市,刘锦认为,在巴西大豆播种完毕之前,市场的关注点将持续集中在播种情况上,这将给海内外双粕的价格带来天然的升水炒作空间,但是从长期来看,全市场给南美新作做出了新的创历史产量,这预示着全球的大豆供给格局将呈现出进一步的供给向好状态,从农产品供给决定价格的特性出发,这将会令现货双粕基差继续承压走弱,不排除后续将会见到负基差豆粕和菜粕,盘面双粕价格的也将呈现承压下行态势。
          “在南美进入天气炒作期,且产量份额超1亿吨的巴西中西部及北部降雨形势并不太妙,后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产量损失的情况下,预计CBOT大豆及国内蛋白粕价格中所蕴含的天气升水很难完全回吐,中期空配蛋白粕还需谨慎,更愿意逢低多配。”石丽红说。
          毕慧认为,2023/2024年度属于厄尔尼诺年份,从统计概率上来看,今年南北美大豆产量增长概率较大。由于此前豆类期价的支撑力量主要来自外盘美豆期价的强势,目前支撑美豆期价走强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南美天气炒作和美豆出口需求,近期随着天气炒作降温,美豆期价回吐部分天气风险升水。美豆出口需求高度依赖中国进口节奏,在连续3周进口量大幅增长之后,持续创新高的难度较大,美豆期价显然缺乏更强驱动。在两大支撑因素的支撑力度均有所下降的背景下,美豆期价滞涨回落不可避免,对国内两粕期价的支撑也将明显转弱。这也意味着,市场关注的焦点将重回国内基本面,无论是供应的增加预期,还是需求的疲软难有起色,都将对两粕价格形成拖累,令两粕期价面临跌势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风险。
          豆菜粕现货市场供应充裕
          对于当前的供需情况,石丽红告诉记者,当前菜粕和豆粕现货市场供应并不缺乏。钢联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国内主要油厂豆粕库存61.69万吨,处于往年同期偏高水平,在11—12月大豆高到港带来的压榨回升预期下,豆粕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当前在榨油厂菜粕库存虽低仅1万吨,但港口进口颗粒粕有近14万吨库存,且在11—12月大量的菜籽到港下,菜籽库存已升至42万吨,沿海地区的新作加菜籽压榨也已陆续启动,预计后期菜粕供应将有所增长。在需求端,当前现货豆菜粕价差超过1000元/吨,豆粕的性价比较低,华南地区禽料继续增加对菜粕的添加,菜粕供需两旺的形势建立在对豆粕需求挤占的基础之上。但当前除了生猪养殖之外,蛋禽、肉禽养殖利润出现恶化,企业反馈禽料需求不佳,对于菜粕需求增长带来制约。整体来看,这对于豆粕及菜粕需求有不利影响。
          毕慧告诉记者,从市场供需情况来看,由于11月份的进口大豆到港量不及市场预期,部分大豆船货延期至12月份到港,预计12月份的大豆到港量可能高达1200万吨。随着供应压力后延,市场对远期的看空预期明显升温,也令下游市场不急于采购,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持续亏损的背景下,饲料企业基本上维持安全库存为主。渠道库存依然充足,部分地区再现负基差,体现现货市场销售压力和悲观预期。菜粕市场来看,11月份以后进入季节性的消费淡季,进口菜籽到港量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明显。截至第46周,港口菜籽库存41.7万吨,周比增加4.8万吨;菜粕库存1万吨,近两周开始出现明显累积,未执行合同量10万吨,周比增加4.3万吨。体现的是远期的备货和近期的谨慎,这与期货盘面近月小幅减仓,资金移仓远月保持一致。
          “从当前双粕供需来看,相较于前期,供应增长的形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需求却有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养殖利润的恶化,养殖户在连续的亏损下对高价粕的承受能力出现下滑,或不得不通过去产能的方式去应对高粕价形势,这或对后期国内粕价走势带来持续性的压制作用。”石丽红说。
          刘锦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市场的关注点集中在巴西新作大豆的种植进度之上,这关系着后续新作巴西大豆创历史的产量1.616亿吨的是否能够实现。截止到11月16日,巴西大豆种植进度仅有68%,5年历史均值是73.2%,种植进度偏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主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Sitemap |

GMT+8, 2025-5-16 01:28 , Processed in 1.143055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